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
2017年12月23日 星期六
《國語日報》2017年12/23 週末少年小說專欄 我的祕密朋友
文╱金婭莉
圖╱蔣依芳
我家今晚天翻地覆,因為我。
今天下午,媽媽參加了家長會。成績好的學生喜歡家長會,因為這是「光耀門楣」外
加收穫獎勵的日子;成績不好的學生則膽戰心驚:
家長會將學校建議、老師回饋,轉化
為滔滔不絕的訓誡,外加補習學校對應課程,當然,很有可能還會轉化成一頓揍。以前
我成績好,爸爸媽媽對我是「有求必應」。今天,我只求躲過老爸的戒尺。
媽媽指著我那些成績:「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?請你姑姑來一趟吧,我們沒有經驗,
讓她幫我們教育你!」媽媽臉色發白,手在顫抖。姑姑是教師,住得離我家不遠。媽媽
去打電話了。
爸爸沒有急著請「家法」。他全然不顧今天是他戒菸的第五十九天一支又一支的抽
菸。身為客運司機,爸爸一直以我為榮。今天,他是真生氣了。
煙霧繚繞,客廳裡靜得可怕。
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
2017年12月6日 星期三
《中國時報 》2017年12/06 人間副刊 吃海的人
文/楊莉敏
圖/蔣依芳
外公會這樣說:「吃海裡」,不是沒有原因。外公是漁夫,家裡靠海,無論就地理位置或是經濟來源,外公說的這句「吃海裡」,確實,始終有它不可搖撼的事實根據。我是這樣想的。
可是顯然,外婆不這樣想,老媽也不這樣想,雖然他們早年一開始一路以來,也都是這麼想。這很奇怪。更奇怪的是,後來不這麼想的老媽,卻也嫁了一個很愛「吃海裡」的男人,即使他不是漁夫。只不過這之間,有點難釐清,有點棘手,可以說有點懸疑。老媽對於「吃海」態度的轉變,與老爸的婚姻時間點,孰先孰後,孰因孰果,導致後來有可能的互滲互涉狀態,是個問題。但是婚姻這種東西,想釐清楚的人才有問題。所以,從「屬牛的」開始,從屬牛的開始敘述,應該比較保險。
老媽的奇特推論是,她是生了我這隻屬牛的之後,才開始吃素。生我之後,與佛結緣,吃素護生之心萌芽了,不過由於她從小生長在吃海的家族,肉類還好,海鮮最難割捨,等到她真的完全斷絕葷食,已經是我上國中以後的事了。總之,她的想法是,牛吃草,想必是生了我這隻牛後,開啟機緣,領著她皈依佛門,一同吃草。可是如此一來,她與老爸的僅存交集就要斷線了。
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
《中國時報 》2017年11/28 人間副刊 大銀幕和小電視-下集
文/方秋停
圖/蔣依芳
新聞持續自電視方框裡播出,解嚴、開放大陸探親,愛國獎券停止發行……《三個奶爸一個娃》笑聲自戲院傳出、《雨人》兄弟並行的海報街上貼得到處是,柏青哥小鋼珠於戲院旁錚錚鬧響。
H機車於中港路上來來回回,雙輪轉繞,時間齒輪移動繁榮,也將我們拉往下一個渡口。
H退伍後決定出國!天空突然移轉,房間電視出現跳動的橫條,從來不清楚它有多少年歲,更未料及它何以瞬間蒼老!輕拍木框情急時不由加強了力道,螢幕如受責罰畫面一逕快跑,甚至發出不明哀號,雖不忍心卻焦急想知道它到底怎麼了!粗細斜線扭繞,偶爾畫面撥正顏色卻青黃詭異,電源開開關關,所有線條及藏匿映像管裡的精靈似皆逃逸。灰霧畫面挾帶著刺耳嘶吼,只好將插頭拔掉。紅燈熄滅,木框成了一具空殼,而後將它抬到樓下,感覺比當初要沉重許多。電線桿旁蒼蠅嗡嗡飛舞,斜躺的螢幕不再眨眼。
架上的書一箱箱裝封起來,多年的求學生涯終將結束。最後一次行經中港路,路邊高樓玻璃窗如透亮螢幕相接連,雲飛過,陽光頻頻調轉著明暗。車流如水,記憶有的擱淺有的被往前推送,回頭見舊樓正逐一被拆解。怪手挖向斑駁潮霉,水泥牆露出赭色磚塊,歧出鋼筋堅持撐挺著。一車車瓦礫自空中往下散撒,一片玻璃映照出一片往昔光采,刺目光線中彷見那木框電視自垃圾堆被吊起,拋擲、然後破碎……
離開台灣那年,蝙蝠俠自電視飛進大銀幕,滿街行走披掛斗篷的人。赴美後連忙到街上抱了台電視回來,插上電源接上天線,拿起搖控器拚命按壓,天太寬闊雲太疏離,小方框裡是另一層異域。高、低氣壓於繁複氣象圖間流動,風與陽光於雲外斷續相連,各種訊息相互干擾著……
遍尋不著想看的畫面,頻頻向天呼喚卻得不到感應!雲迷路、天梯傾覆了嗎?心神失焦難安,便在後院裝上衛星電視接收器。小耳朵張開頻轉角度,灰霧逐漸會合成斜線,斜線平反,熟悉影像總算映現。嘈雜聲響逐一被解碼,外星人的手指神奇一點,便指出桃源入口。
2017年11月27日 星期一
《中國時報 》2017年11/27 人間副刊 大銀幕和小電視-上集
文/方秋停
圖/蔣依芳
台中中華路白天沉寂,店家潛藏騎樓裡面,福音街那帶聚集多家二手電器行,冰箱、電扇及電視,新浪沖擊,一波波舊貨擱淺這裡,如被逐退的傷兵,也似崩落山丘,形成另種破落風景。新舊款電視堆放架上,螢幕朝裡或以各種角度斜向馬路。
光陰流轉,這路猶存歲月塵埃,猶記得大學畢業那年,H入伍前便帶我來此選了台電視,抬綁上機車後頭沉甸甸騎往中港路斜坡。側放的螢幕如睜眼眸子,沿途收錄兩旁正築高或被拆除的街景。紅綠燈調整車流,四處圈圍起建案基地,那時股市正熱,繁榮紛往上坡路爬升,光鮮招牌於高樓掛出,首家麥當勞於馬路邊開幕。我右手攬抱住H,左手扶著後頭電視,如乘啵啵上划的小舟,前頭有星光也有離別燈火。
H離開後校園變得空曠,相思樹林越走越長,我抱著厚書自春秋戰國行至魏晉,游魂般於各朝代穿進穿出,回到宿舍面對滿架書籍,書頁掀開一幕幕待人理解的情境活動起來──迷離光影中似聞清朗笑語,轉至花林連亙處,但見武陵人自洞內奔出,頻頻回望,一度開敞的桃源入口又閉合起來……,我將翻過的書再翻回來,隱隱感覺字裡藏有時間縫隙,書牆裡沉寂喧鬧著。
擺放床頭的電視螢幕不大體積卻寬,木頭外殼包著映像管,按開電源,一張張熟悉、陌生的臉孔跳出,屋內頓時洋滿人聲。光影閃跳不已,仙人乘雲飛降,道士喃唸著口訣,身形化為烏有,便自牆這頭穿往另一邊……,市集喧鬧,美少女扭腰擺臀,十字路口有廣告被舉起、玉蘭花攔車兜售進窗內,黃色警戒線與白布條同時拉起……,架上群書無語,書頁翻開又掩上。
一切似近而遠,心思總找不著落腳處。陣雨洗去蟬噪,隨而風聲環繞,大肚山與塵世仍有相當隔閡。舉手將電視撥轉至另一頻道,連綿沙漠上散列一起起半月型沙丘,風沙相戀復離異,銅鈴隨風遠傳,駱駝於沙地踩出一長排腳印。滾滾風塵將地上人影捲進時空旋渦──蒙面女子,悲情眷戀的眼神……,頻道再轉,一隻秃鷹棲停崖壁,側頭轉目,舉翅撲飛化作雲朵,藍天映成大海,浮雲帶我高飛迎捲起白浪、跳踉金光,電源一關,畫面沉寂,隱隱感覺螢幕裡仍有水聲流動。一旁的書頁被風掀動,文字紛紛站立起來,一排爬出窗欄,尋向星光閃亮處;一排踩著室內昏暗光線,斜轉繞入螢幕……
電視機下的一點紅燈熒亮,窗簾掀動夢的裡外。
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
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
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
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
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
《國語日報》2017年9/18 看圖說話專欄 恐龍請客
文/林良
圖/蔣依芳
恐龍塊頭大,
特別喜歡「大」;
過生日請客,
樣樣都很大。
生日蛋糕很大,
要客人幫忙抬。
客人最少要四個,
才能夠抬得起來。
客人喝的飲料,
做了一水缸。
叫大家一定要多喝,
而且要通通喝光。
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
2017年8月15日 星期二
2017年7月24日 星期一
《中國時報 》2017年7/24 人間副刊- 夜釣者
文/徐夢陽
圖/蔣依芳
聽室友說最近夜釣的人變多,一下班就騎自己的摩托車從南港、汐止往瑞芳出發,浩浩蕩蕩釣友聯軍,以往大咬便用手機互通訊息,懷抱著爆桶的夢。釣友們有著各自的私密釣點,也有人大方用網路、臉書公開,當一切不再透明,那些地方不是誰發現了算,是誰先佔先贏,有人兩小時收穫滿滿,也有一個星期都槓龜。
搭上室友的車去過幾次,海邊的風、浪在夜晚相當驚人,絕對是兩位數的陣風,加上驚濤駭浪,倘若加上東北季風推波助瀾,海邊跟颱風沒什麼兩樣。但夜釣者裝備齊全,加上看節氣與分析環境,某些程度下還是勉強可釣,只是偶有幾次望見在岸邊耍竿者,一波波的浪就那樣打過去,他們還是隨著浪的擺幅,努力甩著大竿。有人說釣魚是玩命,確實某種程度是極具風險性,尤其是小看大海的時候。
只是偶爾勢單力薄,運氣不錯,好的釣點沒人,一到現場可以釣,綁好線,趕緊甩竿。沒過多久,幾台車便陸續來臨,幾支釣竿形成圍城之勢,那種情況下是很容易纏到彼此的線,魚線最易纏綿,一纏綿便幾乎宣告無藥可救,只能剪掉重綁,那便又要耗去大半時間,綁線時,望著隔壁頻頻中魚,心頭絕對不是滋味。
海邊的風總是很大,到夜晚就是交響樂,風吹過海面、路面、樹上或小涵洞等,幾乎都會作響,搭上新月,一場露天演奏會便開始。有學長喜釣魚者,他覺得念文史的人很適合這項活動,因為釣魚不是花蠻力,而是與魚鬥智,料敵先機,根據以往的經驗釣魚,加上良好靜謐的環境,相當適合讀文史者。曾看過有一對情侶,男方釣魚,女方帶著頭燈在海邊看書,相當詩情畫意,書頁還會滿盈鹹味。
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
《中國時報 》2017年7/13 人間副刊-蒔花有感
文/高月卿
圖/蔣依芳
愛花、賞花是一種生活情趣、閒情逸致,更是件賞心樂事。
常聽有人對花農說,你們好會照顧花,讓它看起來好漂亮,但是我買回去照顧不久,就被我照顧死了,醜了。所以,我不敢再買了。
其實,花跟人一樣,有其生命,花開花謝、花枯花萎,都是自然現象。再深入觀察,很多花是花農在花苞待放的第一時間拿出來陳列出售,花朵正要欣欣向榮,看起來煞是美觀,生趣盎然;如果未售出,待花開過後,呈現殘枝敗柳的樣子,花農就不再陳列,當然給人的印象,是花農很會照顧花,開起來的花比別人的漂亮。
再次,應該瞭解所種的花卉是草本還是木本,是一年生或是多年生,是一年開一次或一年開多次?能夠做幾層面的瞭解,蒔花才不會有前述的挫敗感。
有些花也是在考驗蒔花者的勤勞與否。就以天竺葵來說,栽植於花盆中,置於陽台,不必全日曬,又能避風遮雨,適時適量的澆水,它就能長時間的在枝頭上呈現奼紫艷紅,天天心情愉快地欣賞。但是如果你只會欣賞,而不動手摘除已枯萎的花,它就跟正在開的花夾雜在一起,黑一坨,紅一塊地,美中帶著瑕疵,不再那麼賞心樂事、令人心曠神怡。
2017年7月4日 星期二
2017年6月12日 星期一
《中國時報 》2017年6/12 人間副刊-移動的鐵床
文/方秋停
圖/蔣依芳
鐵床四腳被架起來,往上加搭一層立於客廳角落。棉被、枕頭自麻袋取出,俗豔花彩泛黃展開,熟悉的生活氣息便就延續…鐵架一根根卸下、重新架起再拆再組裝,印象裡那鐵床滿載我的成長記憶,於歲月之河前奔、彎繞著……
正午陽光刺眼,我與雜物、塑膠袋被擺車後,於顛簸路上搖搖晃晃。昏沉中告別了北華街巷弄──奔跑無數回的階梯、喧鬧的吆喝與哭喊、鄰家相互干擾的煤煙,以及彼此觀望的寒暖與困窘……,車漸行遠,回頭便見不著熟悉的磚瓦門窗,跳踉、跌倒甚或挨耳光的灼熱感漸地冷卻。
小貨車自都會行駛好長一段路,人車漸稀,路邊連亙著一畦畦甘蔗田。青綠色葉向上抽長然後垂落,圓莖當中隱約露出一節節黑紫色。我兩眼時睜時閉,眼前隱隱顯出一圈圈灰亮光點。前路是片亟待填寫的空白,青葉向兩旁岔開,挺過實心環節,另一段甘蔗持續長出。
2017年6月5日 星期一
《中國時報 》2017年6/05 一方園圃
文/方秋停
二十幾戶人家對門居住,一百公尺不到的中庭,精巧用心及粗略率性並存。一戶人家坐擁一方園圃,合成眾人出入的生活舞台。
搶救紅網文草
習慣在廚房窗台擺幾棵盆栽,藍星花、仙克來或螃蟹蘭,隨著寒暖乾濕變化,其中似有命定亦考驗各植物的質性。經常繽紛一些時日後,青綠植物開始萎黃,彩葉褪色,零星枯榮持續進行著。大岩桐需陽光卻不禁曬、秋海棠怕潮濕、紫葉酢醬草初時健挺之後如傘收閤,繼而癱貼盆裡。北向窗台陽光隨著季節傾轉,我憑直覺調整盆栽座向,卻經常挽救不了頹勢。眼見盆栽奄奄一息,只好央求老公將它移到中庭。H初時照單全收,之後見棄養越來越多,便露出了難色。
氣溫隨季起伏,夏天炎熱,室溫與外頭差異大,冬日為阻風沙窗門亦常緊閉著,天暖開窗,架上植物有的仍然存活有的已作春泥。春後身體違和,衰敗景觀讓人感覺特別難受,鬱悶之際見紅網文草冒出新葉,一片片粉嫩生機教人欣喜,便勤於澆灌並給予最多期許,孰知陽光日暖,那直挺莖葉漸地皺縮,便如往常央求H將它移往中庭,H竟說:「花變醜換掉就是了,何必老往中庭移,移了又不一定有用!」
圖/蔣依芳
二十幾戶人家對門居住,一百公尺不到的中庭,精巧用心及粗略率性並存。一戶人家坐擁一方園圃,合成眾人出入的生活舞台。
搶救紅網文草
習慣在廚房窗台擺幾棵盆栽,藍星花、仙克來或螃蟹蘭,隨著寒暖乾濕變化,其中似有命定亦考驗各植物的質性。經常繽紛一些時日後,青綠植物開始萎黃,彩葉褪色,零星枯榮持續進行著。大岩桐需陽光卻不禁曬、秋海棠怕潮濕、紫葉酢醬草初時健挺之後如傘收閤,繼而癱貼盆裡。北向窗台陽光隨著季節傾轉,我憑直覺調整盆栽座向,卻經常挽救不了頹勢。眼見盆栽奄奄一息,只好央求老公將它移到中庭。H初時照單全收,之後見棄養越來越多,便露出了難色。
氣溫隨季起伏,夏天炎熱,室溫與外頭差異大,冬日為阻風沙窗門亦常緊閉著,天暖開窗,架上植物有的仍然存活有的已作春泥。春後身體違和,衰敗景觀讓人感覺特別難受,鬱悶之際見紅網文草冒出新葉,一片片粉嫩生機教人欣喜,便勤於澆灌並給予最多期許,孰知陽光日暖,那直挺莖葉漸地皺縮,便如往常央求H將它移往中庭,H竟說:「花變醜換掉就是了,何必老往中庭移,移了又不一定有用!」
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
2017年4月8日 星期六
《國語日報》2017年4/08 少女成長系列連載小說-4 這一次,我不再沉默
文/黃雅淳 圖/蔣依芳
「臉書是公開的空間,留言要謹慎,不要逞一時之快而傷人傷己。」班會時,導師正說
起最近隔壁班爆發的網路霸凌事件。
「雖然當事人後來刪掉群組,但是只要有人截圖,
一樣可以被當成證據,必須負法律責
任。我希望這樣的事不會發生在我們班,大家有什麼誤會,要當面溝通,不要隨便到臉
書上去罵人。」
「還有,當別人遭受欺負時,作為沉默的旁觀者,其實也是無聲的加害者……」我的心
像被撞擊了一下,轉頭看郁如,她咬著下脣,好像快哭出來了。
郁如是我的小學同學。今年寒假爸爸職務調動,我們全家搬到新竹,剛轉來的那一
天,導師帶我進教室後要我自我介紹,之後便對坐在教室後面的一個女生說:「陳郁
如,你也是臺中人,你要多照顧新同學。」
陳郁如?名字好熟,我抬眼一望,果真是她。
「大家把書包放在桌上,抽屜、口袋的東西也都拿出來互相檢查!」老師眼神犀利的掃
過全班,「你們再想想,下課時有沒有別班同學走進我們教室?」
同學面面相覷,遲疑的搖搖頭。
「沒有別班同學進來,那有可能就是班上同學拿的。」老師鐵著臉說,「錢一定還
在教室內或藏在校園某處,今天沒有找到班費,大家都不准放學!」
空氣像凝結了,全班鴉雀無聲。老師拿出幾張圖畫紙裁成紙片
「我現在發紙片下去,拿錢的人自己自首,我就當沒這件事,不報請學校處罰。」
老師推了推眼鏡,「或者你們如果想起什麼可疑的人或事,也可以寫在上面,大家放
心,我會保密。」
2017年3月27日 星期一
《中國時報 》2017年3/27 人間副刊-蛋包飯
文/蕪豐
圖/蔣依芳
今天是台北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,走在夜晚的街道上,飄著細雨,室外溫度計上寫著令人乍舌的兩度,我每在埋頭工作十幾小時後,感到飢腸轆轆之際,才會發現家中沒有儲糧,只得出門覓食。
這幾年來,每當餓的時候,我總會想起豬排蛋包飯的味道,那是陪我度過大學時期每一個飢餓夜晚的日式料理。當時我習慣買一家豬排蛋包飯,老闆是日本人,大約六十歲,頭髮半白,沒有聽過他說中文,我猜想他是不會說,甚至是不願意學,只為了料理時的專注,可以免去回答好奇客人的無聊問題。
2017年3月4日 星期六
《國語日報》2017年3/04 少女成長系列連載小說-3 我們一起修理好嗎
文/黃雅淳 圖/蔣依芳
好多天了,我仍無法忘掉那個眼神,雖然,我對他的憤怒還在。這節英文課,老師撥放《Life as a House》和我們討論。劇中一幕父親喬治向兒子山姆說起童年時,他曾拿槍指著爸爸的頭,
因為他的父親酗酒後會打媽媽。
「你最後為何沒有射他?」山姆問。
「那是玩具空氣槍。還有,我愛他。」
「你真怪!」
這真的不合情理,我想問老師,為什麼喬治的父親如此可惡,成年後的喬治卻還說愛他?但我沒有勇氣舉手,只是,突然想起我爸那天的表情。
2017年2月4日 星期六
《國語日報》2017年2/04 少女成長系列連載小說-2 當大家都在歡喜過新年
文/黃雅淳 圖/蔣依芳
她從來就不喜歡過節,也不喜歡放假。特別是寒假,寒假的輔導課太短,短得她在不用上學的日子,不知該去哪裡好。
她常常下了課故意待在外面晃,或者,約同學坐在速食店內寫功課。
自從爸爸和阿姨結
婚後,她在家愈來愈覺得格格不入了。就像昨天晚餐時,爸被嗆到,她趕緊倒來一杯
水,阿姨接過去,走回廚房,換了爸爸專用的馬克杯、加了熱水遞給他,「妳爸咳嗽不
能喝太冰」阿姨解釋。但她仍覺得不是滋味,明明是她自小成長所在的家,現在卻不
是,家俱都換了位置;明明是她自小就嚴肅暴躁的爸爸,現在卻不是,尤其是在阿姨生
了小弟後,變成有說有笑的男人。
小時候,爸在外縣市工作,週末或假日才回家。回來時雖然常帶很多東西給她,但是她
還是很怕他,媽媽也是。每次他快到家時,媽媽就特別焦慮,「快幫忙整理客廳,妳爸
快回來了!」「快去把垃圾收好,妳爸看見又要罵我亂買零食給妳吃!」因為爸常一回
家就罵人,所以,她總是一聽到鐵捲門拉起的聲音就往樓上跑。但是,爸爸一進門就會
連名帶姓的大聲叫她,如果她沒有馬上回應就會挨罵。

「你一回家就大呼小叫的,孩子當然會怕你。」媽媽總是護著她。
「我管教孩子時,妳可不可以閉嘴!」爸大聲吼媽。
他們常常因此就吵起來了。即使媽媽安靜不再回嘴,但是家中氣氛也很沈重,重得像在
海底,讓她不敢大口呼吸。
2017年1月7日 星期六
《國語日報》2017年1/07 少女成長系列連載小說-1 誰都不要碰我的木盒子
誰都不要碰我的木盒子
文/黃雅淳 圖/蔣依芳
你知道嗎?我其實不是生氣,是難過,胸口很痛、喘不過氣來的那種難過。為了不在大家面前哭出來,我想趕快離開,但是我猛然站起來,
椅子往後倒,發出「碰」的巨大聲響,正在早自習的同學都受到驚嚇的抬頭看我。但是我顧不了這些了,眼淚快要衝出來了。我知道你一定覺得我莫明其妙,也一定被我嚇到吧!我真的不是故意要對你吼的。但是,你為什麼要一直講、一直講,你難道沒有看到我假裝要準備第一節的英文小考,都不抬頭回應你?你還是自顧自的一直講。
「你看我媽昨晚在夜市買的這個髮夾,是不是很幼稚?我嫌她沒有審美觀,還被她罵不
懂得感恩?真是太過分了!你說哪一個國中生還會夾粉紅色的Hello Kitty?最可笑的
是,明明就是我媽的問題,我爸想當和事佬,居然說我現在青春期,脾氣暴躁,叫我媽
多包容我一點。每次他們只要說不過我,就說我是青春叛逆期,我看是我媽更年期才
對,沒有雅量接受批評,你看……」「你可不可以不要再說了!」我控制不住自己快要衝出來的眼淚,只好大吼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